引言
隨著裝配式大力發展成為主流建造方式,并逐步由一線城市走向全國各省市取代傳統模式,建筑時報記者特邀業內領先企業寶業集團上海公司總經理夏鋒受訪,講述寶業如何繪制屬于自己的行業藍圖,并打造出綠色雙認證的高品質項目—寶業中心。
“裝配式”一詞在業內已不是新鮮詞——工廠預生產構件、施工現場吊裝拼接、建房子像造汽車一樣使用流水線……每每提到這個詞,大部分人的腦海中都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這些“工業化”場景。
在現代城市越來越追求人與建筑高品質和諧共生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探索并發揮裝配式技術的價值與潛能,打造更高質量、更好體驗的建筑項目成為了擺在所有建企面前的一道開放式探討題。
寶業中心把建筑工業化與模塊化的技術與智慧集成玩出了哪些高品質、新花樣,又是如何探索裝配式技術在建筑藝術等領域的深化應用的?對此,我們專訪了寶業集團副總兼上海公司總經理夏鋒,本文將以上海寶業中心為切入點,看裝配式建筑深化應用的可能性,希望為廣大讀者帶去有關裝配式所具備的更多潛能與可能性的思考。
理念先行
以工業化理念打造一座連接世界的辦公大樓
寶業中心是寶業集團設立在上海地區的企業總部,亦是目前國內裝配式公共建筑的示范作品。呈“品”字型布局的三座辦公樓象征了集團“房地產開發”“建筑施工”“住宅產業化(百年低碳工業化住宅的研究與制造)”三大業務,空中連廊將三座辦公樓聯系在一塊,從高空俯視,仿佛三只大手互相緊握在一起形成強大而穩健的合力。
夏鋒介紹,當時對于寶業中心的定位便是希望它能承載寶業集團在建筑業45年的摸爬滾打,成為一項圍繞全球先進的建筑理念、設計、科技等諸多要素的集大成之作。
如何在感官層面更為直接地體現出屬于寶業集團的印象?據合作單位零壹城市建筑事務所介紹,項目團隊由集團創立之初依偎的楊汛大橋和西小江汲取設計靈感,將橋與水的關系抽取并置換,以水波為元素進行建筑立面的設計,同時將建筑底層局部架空以形成橋的形態。
當代辦公樓往往在“面積效率”的法則統領下,以標準層平面和立面在垂直方向堆疊形成。而寶業中心不但采用了游走性平面,項目立面還在水平方向上作出漸變設計,賦予了立面流動性,與此同時,不同斜度的模塊化遮陽屏板改變了窗戶的高度,控制室內空間的采光。和空中連廊一起形成“波光鱗閃”的橋與水意向。成功實現了對辦公樓單一化設計的突破。
夏鋒表示:“辦公樓與空中廊橋互相連接,既是關于浙江紹興小橋流水印象的復現,也是體現了集團三位一體、合力發展的穩健形象,更是呼應了長久以來我們的建筑哲理:連接,并由此實現跨越。”
技術集成
以裝配式集成技術打造最美裝配式總部
相關資料顯示,寶業集團于2012年在虹橋拿到現在的地塊,前后花了5年多的時間對寶業中心進行打造,于2017年將項目建成。
相比之下,這一建設周期遠超同類建筑。而此中所花費的時間,有相當一部分是用在“裝配式技術、智能技術與使用場景”的分析、探索及論證上。至于為何會選擇裝配式技術,夏鋒對此解釋道:“現在回過頭看,當時選擇裝配式技術可以說是‘順勢而為’。比如說我們最有特色的外立面,如果當時我們選擇石材拼裝,第一,成本要遠遠高于裝配式。第二,以當時的技術而言,雖然不是不能做,但是為了適應我們每一個屏板的角度,石塊勢必要切割、組裝,這個過程費時費力,但最后做出來的效果不一定像現在這么好。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我采用裝配式技術,項目的品質會很好,施工效率也會提升;而施工成本與能耗污染則會減少。我們沒有理由不做裝配式。”
考慮到寶業中心的水與橋元素的特色,最終決定采用“玻璃纖維混凝土(GRC)+預制混凝土(PC)墻板”作為外立面及地下結構主材。地下車庫墻板及樓板采用預制疊合墻、樓板。值得一提的是,組成外立面的GRC屏板本身是集合外圍護、采光、遮陽、通風、夜景照明為一體的立面構件,先在工廠里預制組裝,然后將組裝好的屏板運輸到現場、吊裝裝配起來。
為了更好地適應虹橋商務區建設綠色建筑示范園區的一系列要求,寶業中心團隊甚至根據每個窗戶所在的位置結合陽光傾斜的角度,對每個窗框的傾斜度都做了設計,再通過BIM模型測算,計算出每一塊窗戶應該開多大的口才能保障室內室外的溫度交互與節能減排的效果最好,因而寶業中心的每個窗戶都不一樣。
為了能讓這個決定最后能順利實施,保證質量,項目團隊前期做了大量工作,甚至也為此停工了一段時間,專門展開了一系列可行性論證:對裝配式構件進行統計和分割、對流水線生產工藝進行考察和論證、集成其他專業技術、研究構件連接節點、專家論證、大量測試水密性、氣密性、保溫性與抗風壓等參數。
在確認了屏板的安全性與可靠性以后,每個窗戶先在工廠里制作好并預制組裝,然后將組裝好的窗戶運輸到現場,一塊一塊裝配起來。寶業中心在安裝窗戶時,創造了一小時安裝一排的“超快速度”記錄。
“應該說,采用裝配式技術是我們一個準確的行業預判,寶業中心沒有等待技術成熟以后再去采納它,那就太晚了。我們依托的是自身45年來對于建筑工業化業務的系統化的積累與經驗,攻克了很多技術上的難題,并且也通過實踐證明它是可以實現多方面效益的。”夏鋒如是表示。
發展態度
以技術演進系統推動建筑工業化
從裝配式的角度而言,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寶業中心對于“裝配式”的理解與應用都有許多值得學習與借鑒的亮點。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我國現在的裝配式行業,好像很多從業人員潛意識里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奇怪邏輯。具體而言,當我們說要“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時,不妨想想汽車是怎么造出來的?首先設計師會根據需要形成賽車、超跑、商務等不同車型的模型,之后再根據不同的設計在工廠研發不同的零件并最終組合起來。建筑好比整車,產品定型之后才能倒推出工業制造的組織生產邏輯。
對比當下,現在許多裝配式建筑反而是潛意識里有一個“先有既定的項目,再做裝配式拆分”的前提,就像是倒放的俄羅斯方塊一樣。于是乎,原本應該是上游決定下游的裝配式流水線,常常莫名其妙地變成“開發商的需求先行、設計院的圖紙卻沒法深化、預制廠也沒法批量生產構件、施工隊一安裝就容易出現安全質量問題”這樣一種下游制約上游的局面。
夏鋒認為,想要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不能“為了裝配式而裝配式”,而是要發揮裝配式技術提升品質、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減少能耗、綠色環保的優勢。“裝配式不是萬靈藥,不可能一個技術解決所有問題。一方面,我們還是要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另一方面,現在就是一個‘交學費’的發展期,我們必然需要經歷一個由批量復制轉向柔化定制的過程。”
正如夏鋒所說,從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在曼海姆制成第一輛本茨專利機動車發展到現在全球各地成熟的汽車流水生產線已經經過了134年。相比之下,我國的裝配式建筑還處于一個剛剛起步的階段。想要將技術更好、更深層次地發揮出其優勢,既需要更多的積累與嘗試,也需要政府、企業、學術與市場多方積極參與,立足技術體系與產品體系的多元化現狀,讓建筑工業化與模塊化促進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滿足住宅高品質與高體驗等終端客戶核心訴求。
寶業部分高質量精品工程
研發中心
寶業部分高質量精品工程
上海時代金融中心 杭州新時代環球中心
合肥東怡金融廣場 深圳招商局廣場
南京國際金融中心 余姚建工服務中心
中國輕紡城體育中心體育場
北京五棵松奧運籃球館
浙江省人民大會堂
襄樊體育館
機場交通
杭甬高鐵客運專線余姚、慈寧火車站
上海市靜安交通樞紐
吉布提人民宮
吉布提塔朱拉港口
安徽省政府大樓二號樓
廣東銀葵醫院(EPC項目總承包)
博茲瓦納國家檢察院辦公樓
塞舌爾國家畫廊
江西航信大樓
EPC總承包項目
寶業愛多邦
EPC總承包項目
浙江樹人大學紹興校區二期
EPC總承包項目
廣東銀葵醫院
EPC總承包項目
紹興國科健康小鎮
腦智新技術研究院
紹興鏡湖金融大樓
EPC總承包項目
溫州肯恩大學綜合球館
EPC總承包項目
樂歌倉儲(太倉)擴建項目
EPC總承包項目